2024年7月5-7日第七届Regenovo生物3D打印高峰论坛(Regenovo 3D Bioprinting Conference,RBPC)在杭州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医学信息与生物三维打印重点实验室、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材料先进制造分会、杭州中国医药港、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大会主题为“生物智造赋能医疗创新”,汇聚了来自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再生医学、生物光学、组织工程、药物研发、临床医学等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器官修复、医疗器械、数字化医疗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智能化变革及对医疗创新的赋能。
RBPC第七届Regenovo生物3D打印高峰论坛现场
大会实况
RBPC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以其多学科的交叉碰撞、前沿的报告分享、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及认可,成为业内跨学科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高峰论坛共有超过200位从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再生医学、生物光学、数字化医疗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在杭州医药港,共同交流探讨器官修复、医疗器械、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智能化变革及对医疗创新的赋能。
论坛秘书长 王利群教授
本次论坛由会议秘书长浙江大学王利群教授做开幕式主持。“正是江南好风景,烁夏时节又逢君”,王利群教授代表大会主办方,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指导,对各位同仁和朋友长期以来给予捷诺飞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次大会得到杭州市钱塘区和杭州医药港的大力支持,由杭医药港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委员、洪伟达副主任做论坛致辞。
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洪伟达先生
洪伟达副主任表示,捷诺飞是钱塘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户的代表型企业,作为生物3D打印领域领军团队,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为生物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杭州中国医药港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投资家来钱塘投资兴业,钱塘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生物医药产业,营造更加优良的创新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铭恩教授,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主持2024年新技术发布会。徐铭恩教授介绍了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研发的新一代高精度多材料DLP生物3D打印机、以及通用型生物智造技术平台“智能生物架构师”(Intelligent Bio-architect,iBioarchitec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铭恩教授、捷诺飞公司创始人
iBioarchitect技术平台由四大核心模块组成,包括:多轴机械臂控制系统、多功能喷头模组、多功能打印模块、AI辅助的自动化检测分析与控制系统。通用化的模块设计,支持科研、医疗与产业用户根据多样化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包括器官/类器官制造、临床检测、药物筛选、化妆品和环境检测等领域的需求。
iBioarchitect为实验室与医药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全面技术支撑。助力提升科学研究与转化应用的通量、稳定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提高科研效率、缩短转化周期,推动“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的战略实施。
通用型生物智造技术平台“智能生物架构师”(iBioarchitec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剋戎院士
戴剋戎院士表示本次大会不仅是为了交流和探讨,更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2024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国家领导人进一步提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戴院士领衔的上海九院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80余家分中心,将个性化医疗理念与医学3D打印相结合,推广至全国,对3D打印技术的医疗应用转化过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戴院士也高度肯定肯定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捷诺飞产学研团队在生物3D打印设备研制和产业化上的工作。捷诺飞在过去十年致力于研发国产化生物 3D 打印设备和材料,为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努力不仅夯实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提升了我国在生物 3D 打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全球生物医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最后戴尅戎院士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愿医疗事业能够蒸蒸日上,为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Session 1 由苏州大学李斌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周广东教授主持,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张胜民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黄文华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周广东教授(左)和苏州大学李斌教授(右)
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报告
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做报告:生物技术药物时代特征与发展。陈院士主要从生物技术药物现状、时代特征、发展方向及空医大团队工作进展四个方面展开。首先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和市场规模现状,从智能计算与新药靶点的发现、抗体药物特点与发展、抗体偶联药物等方面阐述了新药开发领域的世界趋势。总结汇报了空军军医大学团队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工作进展,最后陈院士提出“发展创新药物,圆梦中华强国”的奋斗愿景。
华中科技大学张胜民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张胜明教授做报告:再生医学材料与3D生物打印的创新应用。张教授指出了组织工程支架对于再生医学的关键性作用。结合多年的研究积淀,团队在19年首次提出了组织器官再生医学四要素概念:材料、干细胞、生长因子和物理刺激协同作用。报告指出骨再生修复材材料需求很大,市场接近千亿,当前难愈性骨缺损治疗面临的挑战还比较严峻。张教授同时也分享了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布局,以及骨再生修复的创新方案,推动了国家在该领域的重要发展。
南方医科大学黄文华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黄文华教授做报告:多学科融合构建生物医药3D打印研究平台。黄教授指出医学3D打印是一门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其中包括了医学影像、临床、计算机技术、结构工程、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等,阐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对于临床数字医学平台搭建的重要性。结合南方医科大学多年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医学3D打印技术平台的建设背景,以及该技术平台在生物医药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应用成果。
Session 2 由华南理工大学曹晓东教授和西南交通大学翁杰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郑爱萍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周广东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曹晓东教授(左)和西南交通大学翁杰教授(右)
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
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做报告:面向医学创新的材料化学仿生研究。唐教授团队探索了一条基于基础化学创新的学科交叉研究道路,构建了材料、化学、生物和医学跨学科研究平台,并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唐教授详细介绍了其团队提出的“无机离子聚合”新概念,展示了团队在牙釉质修复、光合作用细胞器制造等领域的突破性工作。提出“材料可以调控生命”,与生物进行复合,可以治愈现有医学“不可治”的病人。展现了基础化学突破,如何带来材料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生物医学的变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郑爱萍研究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郑爱萍研究员做报告:3D打印药物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分享。报告从3D打印药物的临床需求切入,指出由于患者的复杂性和疾病的特异性,个性化药物制剂对精准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价值,药物3D打印技术为个性化临床药物制剂提供了新的可能。郑教授详细分析了药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相关上市产品,介绍了团队在3D打印药物的平台构建和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展望了药物3D打印技术对精准医疗的推动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周广东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周广东教授做报告:组织工程人耳软骨再生技术研发历程及其临床转化。报告详细介绍了周教授团队多年来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探讨了相关研究如何走向临床和产业转化的问题。面向骨软骨缺损修复存在的临床需求大、治疗预后差等难题,周教授团队通过细胞大规模扩增、生物3D打印技术精准制造、体外诱导培养,实现了活体组织再生。团队在临床骨软骨缺损修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应用成果,为组织器官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7.6大会报告(下午)
Session 3 由南方医科大学黄文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阮长顺研究员主持,苏州大学李斌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翁杰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姚睿研究员分别做主题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黄文华教授(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阮长顺教授(右)
苏州大学李斌教授
苏州大学李斌教授做报告:基于微环境改良的骨再生。报告以骨再生为主题,介绍了骨损伤以后的微环境变化会造成骨损伤愈合的滞后,微环境包括生化微环境、血液微环境、细菌、力学失稳、细胞流失等多种因素,从材料制备和生物力学的角度改良骨损伤后的微环境可以加速骨愈合。李教授介绍了团队在骨再生领域的一系列重要成果,通过材料设计,改善微环境,促进成骨分化,实现骨再生。
西南交通大学翁杰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翁杰教授做报告:多途径构建三维组织工程支架及其激发特定生物功能。翁教授从生物材料宏微观结构、材料选择等角度,详细介绍了团队在陶瓷组织工程支架多级结构制备、诱导骨再生等领域的工作。翁教授指出材料多级结构的仿生构建对组织再生具有重要意义,3D打印技术为材料多级结构的制备提供了最具前景的方法。报告还展望了陶瓷生物打印墨水及打印技术存在的挑战,并分享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团队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姚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姚睿研究员做报告:基于多功能干细胞和3D打印的类器官构建及应用研究。姚睿团队面向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重塑难等问题,提出结合多能干细胞和生物3D打印技术,利用生物材料等活性物质作为细胞载体,构建多尺度类器官的新思路。报告详细介绍了团队在生物3D打印技术、打印关键物理刺激对干细胞的影响、打印肝组织和肿瘤组织等领域的一系列创新工作,为器官/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重建提供了新方法和策略。
Session 4 由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林开利教授主持,解放军总医院黄沙研究员、四川大学苟马玲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曹晓东教授分别做主题报告。
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林开利教授(右)
解放军总医院黄沙研究员
解放军总医院黄沙研究员做报告:皮肤再生需求引领的生物3D打印创新与未来挑战。黄沙研究员指出再生医学蓬勃发展,3D打印技术对再生医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提出了皮肤再生医学的核心三要素:修复、替代和逆转,从皮肤再生和临床应用角度详细阐述了再生医学与生物材料、干细胞的关系。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为皮肤再生提供良好的仿生微环境,保护细胞表型并在组织形成过程中提供特定时空信号,实现皮肤再生。
四川大学苟马玲教授
四川大学苟马玲教授做报告:生物3D打印与细胞递送。报告介绍了四川大学的高水平研究平台,详细阐述了生物3D打印技术在发展重大疾病生物治疗新策略、开发创新药物、研制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苟教授介绍了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皮肤、毛发、神经、软骨等多种组织再生的创新研究成果,以及在生物墨水领域的相关研发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曹晓东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曹晓东教授做报告:可注射微凝胶组装体的构建及生物医学应用。曹教介绍了团队基于生物活性玻璃、天然生物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等生物材料,为骨、软骨、椎间盘、皮肤、神经等组织再生修复做的一系列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3D打印高强度生物活性玻璃支架用于长骨节段性缺损再生的研究工作,生物3D打印技术为仿生结构设计提供了多元化的方案。报告还展示了团队在基于微凝胶组装体制备、功能化应用、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大会讨论环节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铭恩教授主持,参与嘉宾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姚睿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曹晓东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黄沙研究员、四川大学苟马玲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唐国胜教授。圆桌讨论的主题为“器官制造的当下与黎明”,各位专家从器官制造与自动化装置、生物材料与器官制造、皮肤再生和肝脏重建的难点以及未来的突破方向、微球与大尺度器官构建的策略等方面展开了热烈交流,深入探讨了器官制造面临的关键技术结点和路线图。
圆桌讨论环节
2024年7月7日生物3D打印与检测创新技术论坛在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园·报告厅内正式召开。
论坛报告现场
Session 1 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铭恩教授和浙江大学王利群教授做主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阮长顺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施雪涛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玲教授分别做论坛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铭恩教授(左)和浙江大学王利群教授(右)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阮长顺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阮长顺研究员做报告:生物3D打印仿生骨材料。报告指出生物3D打印技术与生物墨水的交叉融合,可以为仿生骨材料制造提供新策略。团队聚焦梯度功能材料,围绕骨细胞仿生组装(组分精准)到多元结构仿生组装(结构精装)两大研究方向展开。通过分形设计理念实现了径向仿生骨材料制备,成功仿生骨松质-皮质的连续梯度,有望应用于节段骨缺损修复。团队还建立了变纤维打印构建径向仿生骨材料的新策略,探索其在复杂梯度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施雪涛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施雪涛教授做报告:生物材料在男性生殖领域的应用。报告从人口生殖健康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出发,研究生物材料在生殖和衰老领域的应用。施教授分享了团队在生殖和生育方面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工作,从海绵体组织工程和睾丸组织工程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当前的研究进展。设计了一系列具备促血管生长功能的组织工程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了高度模拟阴茎海绵体的组织结构,实现了多个组织功能重建的突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玲教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玲教授做报告:生物3D打印与构造成像检测技术装备研究。报告从生物3D打印的技术当下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出发,创新提出用多种跨尺度成像检测与反馈控制技术,解决生物3D打印面临的质量控制和器官/类器官检测难题。报告分享了团队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MCT等成像技术,对打印结构进行高分辨跨尺度成像、量化分析和反馈控制,对打印结构、器官芯片内部流场的检测分析,对3D打印类器官的计算成像与表征等研究工作,并展示了相关技术转化的系列仪器设备。
Session 1报告结束后,本次论坛嘉宾们前往捷诺飞科技园展厅,共同为睿思实验室(生物3D打印系统化设备开放实验室)启动进行剪彩。“睿思实验室”致力于为生物3D打印与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开放化实验平台,推动生命科学、材料、机械、信息、光学等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碰撞融合,共同推动医疗技术的革新。
睿思实验室正式启动
Session 2 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阮长顺研究员和华南理工大学施雪涛教授做主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严乐平副研究员、广州医科大学唐国胜教授、江南大学李乐副教授分别做论坛报告。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阮长顺研究员(左)和华南理工大学施雪涛教授(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严乐平副研究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严乐平副研究员做报告:基于生物3D打印的胃癌微环境模型构建。报告介绍了中山七院的肿瘤类器官样本库建设,以及先进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平台。报告指出,肿瘤类器官可以进行个性化肿瘤药物筛选从而实施精准治疗,同时也可以进行肿瘤细胞基础研究,3D打印技术对肿瘤类器官的研究与应用都具有重要价值。报告详细介绍了团队在高保真胃肠肿瘤微环境模型构建方向的研究进展,并分享了利用3D打印构建血管化胃癌类器官芯片的方法。
广州医科大学唐国胜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唐国胜教授做报告:3D生物打印微凝胶及应用探索。报告从水凝胶特性出发,分析了微凝胶载体的独特优势,微凝胶具有可注射性,结构更有利于细胞的迁移及微血管的形成,是良好的细胞载体,对于组织工程及再生修复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唐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在利用气体微流控方式制备微凝胶、生物3D打印技术和细胞递送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江南大学李乐副教授
江南大学李乐副教授做报告:墨水直写打印导电聚合物凝胶复合材料。报告分享了团队在导电聚合物凝胶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创新应用。围绕导电聚合物凝胶复合材料的先进制备、结构调控和性能优化,团队研究了导电聚合物水凝胶、气凝胶以及凝胶复合材料在柔性储能器件、柔性传感、智能响应材料方面的应用,并详细分享了团队基于3D打印技术在聚合物凝胶材料及储能等方面的研究及创新性应用。
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如7而至,砥砺前行~热烈祝贺2024RBPC第七届Regenovo生物3D打印高峰论坛圆满成功,衷心感谢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感谢报告嘉宾带来精彩绝伦的讲课,生物智造赋能医疗创新,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生物3D打印技术将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期待第8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