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生物医学领域扮演怎样的角色?生物3D打印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它们又能为医疗界中的高精尖科研和临床复杂手术做出怎样的贡献?
2016年1月22日-24日,首届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与转化医学研讨会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圆满召开,17位国家“杰出青年”和“长江学者”,以及一位福布斯2015年科技先锋上榜专家,冒着今冬杭城的第一场大雪,从全国各地齐聚杭州,将医用高分子修复材料、基于高分子的诊断新技术、高分子药物输送体系、医疗器械仿生涂层技术、3D打印技术等和医疗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在研讨会上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们分享。此外,浙江省人民医院王知非教授代表研讨会主席省人民医院黄东胜院长的团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教授、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隋梅花教授作为东道主的三位专家,也分别在研讨会上做了特邀报告。
3D打印出的一块“胰脏”成了研讨会的生动焦点之一
研讨会上,王知非教授将“新宠”带到了报告现场。并且一拿出来亮相,就引起了在场专家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王教授不无自豪地说,3个月前在芝加哥美国机器人外科年会(CRSA)上,他带着这个小东西做的报告,也让到会的国际外科同行们惊叹不已。
“这是用特殊的3D打印材料根据1:1的比例,按照人体胰脏的原型打印出来的,淡红色,长约12公分,厚约2.5公分,重约80克。”在王知非教授的介绍下,记者用手摸了摸,这块打印出来的胰脏软软的、粘粘的,就好像真的脏器一般。王知非希望用这个3D打印的胰腺模型做“达芬奇机器人”的小白鼠,他举了用达芬奇机器人做胰腺肿瘤手术的例子:胰腺重建(手术后将残留的胰腺和消化道接起来)一直是外科医生最具挑战性的技术之一。达芬奇机器人大大降低了这种超精操作的难度,但胰腺组织很脆弱,胰管直径通常只有2-3mm,和肠子的小孔吻合时,力度和缝针运针的角度不合适就很可能造成灾难性的胰瘘。在一个陌生的三维放大15倍的手术术野,操作着没有触觉的机器人内腕,医生们如何适应成了大难题,王教授想出了“模拟”的办法,他将想法告诉了捷诺飞生物科技的研发团队,请他们根据病人的CT等影像学数据,利用3D打印做出了这个柔软的、中间还带着细细胰管的硅胶胰腺“新宠”,为省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精细模拟的机器人手术训练模型。
捷诺飞生物科技首席科学家徐铭恩教授做生物3D打印报告
“传统生物材料制备技术,缺乏在1μm-10㎜尺度水平对材料结构的可控成型能力,而这一尺度水平的结构是组织器官实现功能的重要基础。生物3D打印技术和生物材料技术的融合,为组织工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空间”,徐铭恩教授开篇便引起了在场各位材料领域翘楚们的兴趣。作为福布斯2015年科技先锋上榜专家,徐铭恩教授带领团队开发生物医疗领域3D打印设备,且已在多个领域为科研和临床专家提供了支持,如3D打印支架、3D打印组织单元、3D打印支具辅具、3D打印个性化器官模型、医学影像数据重建。徐铭恩教授表示,捷诺飞会一如既往以专业提供生物医疗3D打印技术综合解决方案为己任,与各位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一起,共同推动转化医学的进步。
高分子其实很“亲民”
高分子?听上去蛮高大上的,其实它很“亲民“。例如我们戴的隐形眼镜、心脏支架、种植牙等,都用到高分子材料。
20世界70年代,生物医学高分子的研究在全球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实际上,无论是用作外科手术缝合线、注射微胶囊,还是靶向纳米药物、人工骨骼、皮肤等,医用高分子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对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临床诊断及治疗技术的提升至关重要,也与我们的健康事业息息相关。”大会主席、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教授提到。
精彩的议程接近尾声时,大会执行主席省人民医院童向民教授及隋梅花教授介绍说,这次研讨会很荣幸地邀请到全国16家著名科研院所、高校及三甲医院的20余著名专家、学者为本次研讨会做精彩、前沿的特邀报告,这次以“高聚物·临床应用”为主题的会议非常注重临床医学转化,不仅在会场实现了临床医生、科研人员、企业界同行间的良好学术互动。主办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希望这次高端的学术研讨会能进一步促进多领域、多学科专家间的紧密合作,推动国内医用高分子的基础、转化及应用研究。